鲜花店鲜花递送中国鲜花速递网 中国鲜花快递网鲜花递送
您现在的位置: 山东 > 德州 > 武城鲜花店 诚邀花店加盟

山东德州武城

长途区号0534 邮政编码253000 面积0平方公里
车牌号码鲁N 行政代码371428(身份证号码前6位) 人口0万人
隶属政区 德州 政府地址
中国鲜花速递网鲜花店,为您提供鲜花速递,鲜花预订,鲜花订购,网上送花,异地订花服务。在全国大部分县市均设有鲜花配送店,鲜花店加盟区域中的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
  【邮编区号】
    邮政编码:253300 区号:0534
  【地理位置】
    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北边陲,东经115°51'-116°17'、北纬37°03'-37°23'之间。东邻黄河故道,与平原县连接;南和夏津县交界;西、北两面隔卫运河,同河北省故城县相望;东北濒四女寺减河,与德州市为邻。全境南窄北阔,西南到东北较长,东西宽27公里,南北长33公里,面积748平方千米。县内地势南高北低,属于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地面高程饮马庄30.5米(以大沽口为基面,下同),胡家洼21.8米,自然坡降为1/6000。
    武城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北依京(北京)津(天津),西近石(石家庄)太(太原),距离本省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较近,毗邻京福高速、京九铁路、石德铁路等交通大动脉,105国道、青银高速切县而过,县道、省道254线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德商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全县通车总里程和万人均占有均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综合概况】
    武城地处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隶属德州市。辖5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393个行政村,总面积7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人口37万。近年来,县委、县府立足武城实际,以开放总揽全局,努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业经济特色鲜明,名优产品众多。已构筑起以汽车零部件为龙头,以玻璃钢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两翼的“品”字型经济格局.玻璃钢生产全国驰名.1988年被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现有玻璃钢生产企业650处,从业人员8万人,年产量30万吨,占全国的30%以上,产品达到4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并有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橡塑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国主要的橡塑生产基地。现有生产企业59家,主要生产汽车密封件、内外饰件、工程橡塑等产品,从业人员1.2万人,年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玻璃钢产业和橡塑产业的有机整合,推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蓬勃发展。2005年被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中国汽车界命名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县”。武城地毯称雄国际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手工地毯生产,出口基地。全县地毯产业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各类地毯300万平方米,“龙禧”牌地毯销往欧,美等地,年创外汇2000多万美元。2004年,该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民族毯业城”。白酒生产历史悠久,年产白酒1.5万吨,是全国高档白酒生产基地,古贝春有限公司与四川五粮液集团合作开发的天贝春酒畅销十几个省市。古贝春公司的38度古贝春酒和52度古贝春酒在2005年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会上分别荣获第一名、第二名。
    武城县农业资源丰富,“一红(辣椒),两白(棉花,食用菌),一牧(畜牧业)”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全县辣椒种植面积20万亩,被中国果蔬专家委员会和全国特产经济开发中心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中国武城辣椒城被命名为“中国第一辣椒城”,年交易量达到2.5亿斤,交易额10亿元。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年收购,加工皮棉15万吨。是山东省首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山东省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县,食用菌产品通过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社会发展和谐稳定,连续5年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17年居德州市各县市区之首。积极推进“平安武城”建设,2004年被省委,省府命名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武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越,是客商投资的 武城位于美丽富饶的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总面积 748平方公里,全县5镇8乡,36万人口。
    武城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建置于春秋时期,西晋太康年间称谓武城,沿用至今。曾以夏王窦建德 起兵漳南镇、宁知州尧佐督修大堤缚绞龙、吉鸿昌驻防察民情等历史传说闻名遐迩。
    武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盛产棉花、玉米、小麦、谷子、西瓜、香椿等农副产品,农业生产化水 平不断提高。工业门类齐全,发展迅猛,已形成玻璃钢、地毯、橡塑等十大骨干企业,一批高科技含量 的新产品居全国领先水平。
    武城交通条件便利,通讯设施先进,商贸市场活跃,水电供应充足,服务设施完善,投资环境宽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武城实际,以开放总揽全局,努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业经济特色鲜明,名优产品众多。以玻璃钢、橡塑制品、地毯、农副产品加工和白酒为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规模优势。玻璃钢生产全国驰名。1988年被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现有玻璃钢生产企业650处,从业人员6万人,年产量10万吨,占全国的30%以上,产品达到4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并有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武城地毯称雄国际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手工地毯生产、出口基地。全县地毯产业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手工地毯70万平方米,占全国的50%以上,“龙禧”牌地毯销往欧、美等地,年创汇2000多万美元。橡塑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国主要的橡塑生产基地。现有生产企业59家,主要生产汽车密封件、内外装饰件、工程橡塑等产品,从业人员1.2万人,年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白酒生产历史悠久,年产白酒1.5万吨,是全国高档白酒生产基地,“古贝春”荣获全省著名商标,与四川五粮液集团合作开发的天贝春酒畅销十几个省市。武城县农业资源丰富,“一红(辣椒)、两白(棉花、食用菌)、一牧(畜牧业)”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全县辣椒种植面积20万亩,被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中国武城辣椒城被命名为“中国辣椒第一城”,年交易量达到2.5亿斤,交易额10亿元。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年收购、加工皮棉15万吨。是山东省首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山东省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县,食用菌产品通过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武城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越,是客商投资的热土、兴业的家园。
  【宗教信仰】
    全县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苗族、哈尼族、独龙族、黎族、彝族、朝鲜族等11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401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其中回族人口3890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滕庄镇、武城镇、郝王庄镇等3个乡镇的9个自然村,其中滕庄镇少数民族最多,有252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8%,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6个。滕庄镇满庄村是全县惟一的纯回民村,全村人口112人。其他少数民族分布较分散,在全县各乡镇街都有少量人口居住。全县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四种宗教,共有信教群众9475人,其中伊斯兰教3910人,基督教3436人,天主教1910人,佛教328人,有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9处,其中清真寺8处,天主教堂2处,基督教活动场所8处,佛教活动场所1处。有宗教教职人员8名,阿訇8名。
    武城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选举法》、《山东省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山东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扎实推进全县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与全县人均收入持平,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政区人口】
    全县总面积748平方公里。现辖5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39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2005年年底全县总人口3723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098人。男女性别比101.268:100。人口出生率8.9‰,死亡率7.8‰,自然增长率1.1‰,有少数民族11个,3936人。
  【历史沿革】
    1993年10月9日,撤销武城县梁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武城镇。1993年10月27日,撤销武城县鲁权屯乡,设立鲁权屯镇。
    1994年11月24日,撤销武城县滕庄乡,设立滕庄镇。
    1996年6月3日,撤销武城县祝官屯乡,将原祝官屯乡的祖寨、梁寨、范庄、韩寨、陈衣庄、后王庄、冶庄、前王庄、祝官屯9个行政村划归老城镇管辖;田庄、董白三、徐庄、谭庄、北王庄5个行政村划归甲马营乡管辖,行政区划变更后,老城镇和甲马营乡的行政区域界线以德政发[1996]62号文所附的1:5万地形图上标绘的界线为准(鲁政函民字[1996]27号)。
    1999年,武城县辖5个镇、8个乡:老城镇、武城镇、四女寺镇、滕庄镇、鲁权屯镇、杨庄乡、李家户乡、马庄乡、大屯乡、董王庄乡、郝王庄乡、蔡村乡、甲马营乡。
    2000年5月8日,武城县撤销郝王庄乡、蔡村乡,以原郝王庄乡、蔡村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郝王庄镇,镇人民政府驻原郝王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四女寺镇、马庄乡,将原四女寺镇的行政区域和马庄乡的胡家洼、潘庄、代官屯、南郑庄、小史庄、张郭秦、小贾庄、朱庄等8个村划归滕庄镇管辖,将原马庄乡的其它村划归鲁权屯镇管辖;撤销董王庄乡、大屯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武城镇(鲁政函民字[2000]33号)。
    2000年,武城县辖5个镇、3个乡。总人口361179人,各乡镇人口: 武城镇 107450 老城镇 41313 膝庄镇 51678 鲁权屯镇 36484 郝王庄镇 40773 杨庄乡 20232 李家户乡 30282 甲马营乡 3296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武城县辖5个镇、3个乡。
  【县治变迁】
    去过武城县的人们都知道,这个县有三个地名很有意思,县城被称为“新城”,县城东南有个乡镇过去叫旧城,在运河边还有一个老城镇。初到武城的外地人每每被这三个地名搞得不得其解。其实,这三个地名的由来源于武城县治在历史上的多次变迁。
    “武城”一名由来已久,最早源于夏朝,《隋区宇图》云:“夏禹七代孙芸封公子武于此建国”。战国时期,东武城是赵国的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地处赵、齐两国交界的前沿。《史记》曰:“赵平原君胜封东武城。”由此可以想见该城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此时,因赵国境内的山西定襄也有一个武城,故加“东”字予以区别,这是“东武城”最早出现的名称。西汉高帝四年(公元203年)置清河郡,东武城属之,为郡辖14县之一。东汉时,光武帝封济南王刘德为武城侯。晋太康年间(公元280年—289年),去“东”字改称武城县,为清河郡所辖六县之一。前秦时,秦王符坚封长子为清河王移居武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武城县治驻地移至汉信城县旧城(即今南宫县悬空村),撤消在该城治所的清河县,将其县域并入武城县。隋代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信城旧城复置清河县治所,武城县治所重新迁回今故城县瓦子庄附近。因此处地势低洼,不断雨涝成灾,于唐代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将武城县城治所南移九公里,即今故城县关庙村附近。此时,武城县域包括今故城县南部饶阳店乡、赵行乡以南八个乡,武城县西北部甲马营乡一带,清河县东北部的张宽乡、连庄乡、渡口驿乡等。至宋代大观年间(公元1108年—1109年)运河西决,武城县城被河水淹没,其治所随迁至运河东岸,即今武城县老城镇,自此以后一直未再变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武城县政府驻地继续在此设置。1956年3月,武城东邻的恩县撤消,原恩县区域大部分划归武城县,其中包括恩县在明代时期的县治即旧城镇。1965年调整行政区划,经冀鲁两省协商,报请国务院批准,以卫运河为界,河西为河北,河东为山东,将武城县所辖河西部分划归故城县,将故城县所辖河东部分划归武城县。1973年卫运河拓宽,将武城县城向东北方向迁移20公里,重建新县城,即旧城西北1.5公里处。1984年,旧城公社改称武城镇;原县城所在地城关公社改称老城镇;人们到今天还习惯地把新县城称为“新城”。
    武城十二景
    位于鲁西北平原上的武城县是个美丽的弦歌古郡,沉积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这里有许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明清时期武城县就有远近闻名的武城八景,这些景点使来往的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大加褒扬,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赋。八景分别为:大寺晚钟、饶阳古塔、桃园春色、柳林秋霁、龙弯烟树、运河风帆、弦歌台榭、唐槐宋杜,后又有原恩县划归来的4个景点是贝野长堤,平沙落雁,漳南月夜,槐荫清风。
    一、大寺晚钟:旧县志标明“大寺晚钟”为一景。其蕴意闻大寺钟声可惕励县民勤劳精进、修德之意。大寺(即释迦寺)位于县城东门里,于孔庙东侧,一路之隔。破落庭院,有殿无院墙,殿堂坚固非常。栋梁已旧,雕刻之花鸟虫兽,戏曲传奇,许多故事,仍可见其过去美轮美奂之幻景。寺院有一古槐,树虽苍老,而枝叶扶疏,圆阴覆地。树下高架悬一大钟,附近村民籍此辨别更次。寺东为庞大之水塘,与护城河相连,父老均称为大寺湾,积水终年不涸。炎夏季节,青少年来此戏水,泳罢齐集大槐树下纳凉稍憩,均喜抚敲大钟,声音低沉,隆隆不绝耳,颇能发人深省。清代乾隆时武城知县骆大伟(宣城人)有《大寺晚钟》五言排律赞美诗曰:
    山烟澹欲瞑,林际度疏钟。
    清梵遥相和,寺门深几重。
    鲸音铿碧海,霜信落秋峰。
    冉冉风鸣谷,沉沉月照松。
    道心生寂历,禅悟待从容。
    听罢夜无寐,空阶独倚筇。
    二、饶阳古塔:《武城县志》记载,古塔高七层,其制甚古,在城北三十里,有市曰饶阳。《武城县新志》记载,塔建于唐代。塔位于该村西南隅,共七层,青砖平砌而成,高大数丈,底层可容数十人住宿,塔貌古老,仍坚固异常。塔砖稍腐蚀,巍然耸立,塔角悬铃,有殿无锺,风吹无声矣。明代洪武时武城名士王士嘉有诗曰:
    浮屠何代建,峭拔入云端。
    绝顶登临处,摩娑星斗寒。
    清代乾隆时武城县知县骆大伟有五言排律赞曰:
    荒寺浮屠旧,摩空势上腾。
    房山斜石笋,岱麓远峰棱
    洗劫还初地,孤危尚数层。
    虚窗云幔护,绝顶鹤巢增。
    尘土飞难到,风铃语或冯。
    剧知非雁塔,眺望喜同登。
    (注1964年区划,饶阳店划归故城县。)
    三、桃园春色:清乾隆《武城县志》记载,在甲马营北,春时桃李盛开,芳香袭人,士人呼为小洛阳。人到此村仿佛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清代诗人邹坤有五言排律《桃园春色》赞曰:
    迟日园林好,芳菲满目前。
    嫩红花破口,新翠柳垂肩。
    蝶翅香尘染,莺歌晓树传。
    晴光舒绣陌,淑气霭遥天。
    共醉黄垆酒,高吟白玉鞭。
    仙家知不远,身在武陵边。
    又有清代诗人苏凌云诗曰:
    疑云疑锦绘春风,和露和香醉软红,
    欲向九重瞻早色,一枝先探洛阳中。
    四、柳林秋霁:清乾隆《武城县志》曰:柳林秋霁即城南河浒,旧为柳林铺也。清代武城知县唐廷贶有五言排律《柳林秋霁》赞曰:
    堤柳阳初散,晴空雾乍开。
    蒹葭含宿润,原野净纤埃。
    坐听寒蝉噪,遥看塞雁来。
    林间疏叶下,天外远砧催。
    云敛山客度,风轻水面洄。
    不辞延矗久,屐齿印莓苔。
    五、龙湾烟树:明史《武城县志》载,龙湾烟树在河东,明时于此设有大龙湾等铺。烟雾缭绕,绿树成荫,景色秀丽。现龙湾村地处武城县新县城西10公里,有一庞大的县级粮食市场,处于临清至德州的要道,十分繁华。清代诗人钟华有五言排律诗曰:
    嘉树郁葱葱,轻烟罩白龙。
    叶深疑雨暗,枝密带云封。
    鸟雀群栖惯,樵苏少经容。
    粘天青盖洄,西岸翠帷重。
    摇拽当青诏,婆娑想碧峰。
    到来幽意惬,不惜日高春。
    六、运河风帆:在武城县东北五十里水程的郑口,南北粮船官舫往来不断,帆樯浮动,来往船只扬帆竞流,如一字雁阵,风景不亚吴楚。清朝诗人米璋(武城人)有五言排律赞曰:
    盈盈春涨满,习习好风生。
    估客摊钱戏,皇华衣绣行。
    鸥凫分上下,帆席任纵横。
    落影遮堤柳,排空喷海鲸。
    坐看新月涌,来趁早潮平。
    欲借扶摇势,蓬莱计几程。
    七、弦歌台榭:《山东省武城县新志》记载,弦歌台榭高九尺,方圆数百坪。上有子游(言偃武城宰)祠,创始不可考,在旧县(今城西)十里许子游庙村,有石碑,亦乾隆三年知县胡良显立。相传弦歌台榭为孔子大弟子子游在此教书育人的场所。子游祠殿堂五间,后有寝堂,殿堂及东西庑为教室,弦歌台榭为学生活动场所。弦歌台榭北为行杖里村,相传是子游为武城宰时曾杖不规之人于此,后因以名其里(旧县志),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湖南人,天顺进士,吏部尚书)过子游祠有“武城怀古”,诗曰:
    野堠东连鲁,荒城北带河。
    远山藏雨暗,老树得霜多。
    古邑今如此,贫民奈尔何。
    使舟栖泊近,侧耳听弦歌。
    八、唐槐宋杜(旧志谓古木凌霄):《武城县志》记载:唐槐宋杜位于县城西八里齐庄村之玉皇庙前,有古树二株,一槐一杜。槐为唐朝所栽,杜则系宋时所种。槐须五人环抱,高十数丈,在平原地带有此巨树实为罕见,亦为一大奇观。树根部交叠,弯曲纵横,犹如蟠龙。根底一洞,伏巨蛙如碗,全身白色,天将雨则鸣,盛暑村人树下纳凉往往见之。杜梨树异常高大,惟亦需数人合抱,枝叶繁茂,开花时尤美。花朵大于一般杜树之花,远看一片粉白,近闻清香宜人,结果累累,密如串珠,树龄数百年仍如此繁茂,景观实不多见。武城诗人齐凤德有《古木凌霄》七言诗一首云:
    卫河之西村偏东,苍翠重叠接云烟。
    是何树木饶古意,槐杜分列王殿前。
    村中父老尚有知,相见依依话当年。
    槐植唐代贞观世,杜生宋朝南渡间。
    九、平沙落雁:《恩县志》记载,在县西二十里的东沙河古代称屯氏别河,因鸿雁时常聚集沙滩芦苇间,故名。明代嘉靖年间的恩县名士,时任河南参政的左杰,有五言排律赞美诗《平沙落雁》一首:
    郊原闲眺望,层沙郁分披,
    嗷嗷集鸿雁,肃肃振羽仪。
    衔芦惯避险,来往亦知期,
    不惜双翮冷,但悲物候移。
    所志在寥廓,宁畏网罗欺。
    徘徊云汉上,逍遥湘水湄。
    寄言野田雀,无用苦猜疑。
    另有清雍正时恩县知县陈学海七律一首:
    浩荡晴川胜入瀛,来宾雁陈落沙平。
    芦花滩上开新径,野水矶边笃旧盟。
    夜月离离关塞梦,秋风瑟瑟楚江情。
    渔人切莫吹茄叶,怕动乡心返故城。
    十、漳南夜月:《恩县志》称,在县西北六十里漳南镇,有土阜丈余,每晦朔夜,登眺朗然,故名夜月,俗传为刘黑闼起兵台,因台的四周被水环绕,每至月末的夜晚,无月而亮如有月之夜,实为一大奇观。明代河南参政左杰有五言排律诗赞曰:
    皎皎中天月,扬辉照高楼,
    漳南水乡地,超旷仍清幽。
    每逢三五夕,圆影早已浮。
    蟾光凝五魄,桂华缀金瓯。
    吟眺当及时,驰光不可留。
    虚盈有定理,万古同一秋。
    晕落还复生,安用淮王谋。
    谦谦乃贞吉,履满增殷忧。
    清代恩县知县陈学海亦有七律诗《漳南月夜》赞云:
    漳南泽畔产明沙,晦朔光腾胜月华。
    不惹痴仙来捉影,但容骚客去乘槎。
    春江白练浮云魄,秋浦苍烟带晚霞。
    黑闼台空人不见,至今徒自怨哀笳。
    十一、槐荫清风(又名四女遗槐):《恩县志》记载,在县西北五十里四女树(今四女寺)镇。相传,槐树为汉代傅氏四姊妹超升前亲手所植。四槐于寺前亭亭玉立,株株枝繁叶茂。花开时节,清风徐来,沁人心脾。明代恩县名士,河南参政左杰有五律诗《槐荫清风》云:
    水绕千家市,庭留四女槐。
    青云连叶密,淑气促花开。
    日晚玄蝉集,秋深鸟鹊来。
    西风几摇落,根干尚堪栽。
    十二、贝野长堤:即陈公堤,在武城县东部,为宋代河南滑县知州陈尧佐筑之,以障黄河之水西溢,故名陈公堤。自河南滑州至山东千乘全长一千多里,贯武城全境。远望势若长虹,尤为壮观。清代雍正时恩县知县陈学海有诗《贝野长堤》曰:
    望人修堤一带迷,造堤人去柳成蹊。
    烟连秀野千家麦,势障黄河万倾泥。
    草长平湖春浪阔,渔归小艇夕阳低,
    苍桑奠得民安业,处处丰登乐岁畦。
德州行政区划